細胞污染是生物實驗室中常見的問題之一,輕則引起細胞狀態改變,降低實驗結果的可重復性,重則會直接導致細胞的死亡,影響實驗進度。本期內容,我們匯總了支原體污染的癥狀,并分別給出了應對方法。
一、生物污染
細胞的體外生存環境,可以說是“危機四伏"。空氣中漂浮著各種肉眼難以捕捉的微生物,稍有不慎,細胞就會被感染。不僅如此,如果實驗操作不夠規范,還有可能出現細胞交叉污染的情況。
1、支原體污染
支原體(mycoplasma)是一類沒有細胞壁、高度多形性、部分可用人工培養基培養增殖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,大小為0.3微米左右。由于能形成絲狀與分枝形狀,故稱為支原體。在細胞培養過程中,顯微鏡很難捕捉到它們的身影,與細胞競爭營養,影響細胞生長,最終導致實驗出現偏差。
支原體的培養條件,與細胞培養條件高度重合,因此,支原體會與細胞共同競爭有限的生存資源。早有研究表明,一些支原體(包括最為常見的人型支原體、發酵支原體、精氨酸支原體等),通過精氨酸脫亞胺酶分解精氨酸來供能。當這些支原體混入細胞培養體系后,會與細胞爭搶精氨酸,導致細胞“吃不飽飯",出現營養不良的癥狀:生長速率異常、活力下降、易脫壁等。而精氨酸又是細胞組蛋白的重要組成成分,缺乏精氨酸會嚴重影響組蛋白合成,引起染色體斷裂。再加上細胞處于長期饑餓的狀態,最終導致細胞生長變慢甚至死亡。
支原體通過黏附作用與細胞結合,獲取細胞膜表面的脂質和膽固醇,破壞細胞膜的完整性,同時影響細胞間的信號傳遞。支原體會趁機侵入細胞,增加細胞中核酸內切酶的含量[2],導致細胞染色體異常進而死亡。經過支原體的這一番操作,細胞結構已經被嚴重破壞,隨之而來的就是細胞形態改變、細胞易聚團、大面積細胞凋亡制造的蛋白碎片(也就是培養基中的碎片和小黑點)
正常情況下,培養基中養分會逐漸耗盡,細胞代謝廢物會逐漸累積,上清液會變成黃色,因此要定期更換培養基。支原體也是如此——當培養體系中感染了支原體并大量繁殖的時候,會向外排放代謝產物,影響體系中的PH,加快培養基變黃的速度。
綜上所述,如果你培養的細胞出現以下情況,基本可以確定是支原體感染了,可配合支原體檢測試劑盒(Venor®Gem OneStep,貨號:11-8025)進一步確認。
如果細胞被支原體污染,該如何處理?對于一些重要程度相對較低的細胞而言,祛除支原體成分較高,因此,此類被污染的培養物建議直接丟棄。
對于無法長期培養的珍貴樣本或病毒收獲液,則推薦使用德國MB公司的Mynox® (貨號:10-0200)。含有來自枯草桿菌提取物,可特異性地與支原體膜結合,改變支原體膜通透性,從而使支原體在2-3小時內破潰死亡。
若是可以培養超過一個月的細胞,則推薦使用德國MB公司的Mynox® Gold(貨號:10-0201),直接殺除+鞏固防護兩步處理,祛除支原體的同時,可進一步在后續培養中鞏固清除效果,防止支原體“卷土重來"。
細胞已發生支原體污染,但又不愿丟棄,希望繼續培養:如已轉染或大量擴增的細胞的情況。復合抗生素成分,抑制支原體蛋白和DNA合成,也抑制細菌和真菌。先使用廠家推薦的“懸浮沖洗法"處理好細胞,再使用加了Zell Shield®(貨號:13-0050)的培養基養細胞,能達到更好的祛除支原體的效果。
與此同時,還應對細胞間進行消殺。使用專業的支原體祛除試劑,更加高效、安全和便捷。實驗空間中的墻壁、實驗臺、桌椅板凳、顯微鏡、冰箱、離心機等設備和儀器,可使用Mycoplasma-off™或Mycoplasma-off™ Wipes對其進行噴涂或擦拭,清除表面的多種微生物污染。對于水浴鍋、培養箱水槽等環境,可以選擇Water Shield™對其進行處理。講產品按比例直接加入水浴鍋或培養箱水槽中,可預防微生物污染。